第八百九十一章 声西击东(1 / 2)

雄霸三国 凤鸣岐山 1129 字 21天前

建安十二年元月初一,公孙明在长安皇宫中行登基大典,并宣布从即日起改元:承平,是为承平元年,封正妻袁梅为皇后,马晨曦、韩铃为皇贵妃,甄宓三人为淑妃,封

叔父公孙范为信亲王,又大肆封赏诸般文武,其中庞统、徐庶、赵云等十数人封为国公,马岱等多数十人封侯,至于伯、子男等爵位更是封出了数百之多。承平元年元月初二,亦即登基大典后的第二天,公孙明宣布军政体系全面改革,取消丞相之位,改为军机堂总揽诸般政务,不设定员,由帝王指派,并行六部九卿制,改大将军府之专权,分设十六卫将兵体系,晋赵云、张郃、马超、庞德等十二人为大将军,分掌十二卫之军权,另四卫之大将军暂时空缺,由帝王亲自统领,是为帝王亲军

,地方政治体系则暂时不做更易,依旧实行军政分离之旧策。就在公孙明忙着整顿治下军政体系之际,曹操、刘备、孙权三方也都没闲着,在曹操的牵头下,三方在许都经多轮谈判,最终于三月底达成了个军事同盟,约定一方受攻

,另两方则必须全力赴援,并约定任何一方都不得与大燕私下勾连,若有违背,另两方将共讨之云云。三方军事同盟加起来有兵马近八十万,看起来极为的惊人,总兵力已然不比大燕差多少了的,众臣工们对此都不免有些个忧心忡忡,可公孙明对此却是根本不屑一顾,原因很简单,这三家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哪怕盟约定得再如何详尽严密,真到了利益纠葛之际,说到底还是各顾各的,要想做到团结一致,基本没啥可能性,当然了,从

战略上可以藐视对手,从战术上却是须得重视对手,在没完成内部磨合前,公孙明并不打算急着进行南征之战。果然不出公孙明之所料,三方军事同盟的蜜月期都还没过,六月中旬时,矛盾便爆发出来了——刘备与孙权约定共攻江夏,以歼灭黄祖所部,说好了是前后夹攻,共分江夏之地盘,结果呢,刘备先是出兵拖拖拉拉,后又趁黄祖所部与周瑜在江上决战之际,突然以关羽为先锋,一日急行两百里,偷袭了兵力空虚的江夏城,待得周瑜在水战中阵斩了黄祖,兴奋奋地率水师舰队直奔江夏之时,方才发现江夏全郡都已被关羽所部占据了,周瑜大怒,兴兵猛攻,却又中了诸葛亮的伏兵之策,大败而归,刘备与孙

权之间的矛盾顿时便激化了起来,对此,曹操虽是屡次派使者前去调停,却根本无济于事,三方军事同盟就这么才刚缔结就走到了破裂的边缘。

“陛下,刘备与孙权二贼忙于互讦,此正是我大燕南征之良机也,窃以为当尽起全国之兵马,先灭许都,次灭荆州,再取江东六郡,以成天下之一统!”辛评去岁因拥立之功得以受封国公,又进了军机堂,正值春风得意时,为表现自我,在公孙明宣布军议开始之后,便有些个迫不及待地抢先站了出来,朗声提出了倾国之

力一战以求速胜之建议。“不妥!陛下,依臣看来,刘、孙二贼虽略有龃龉,却并非不可化解之生死大仇,一旦我军全力攻曹,二贼为自保故,定会倾力来援,我军虽强,恐也难有速胜之可能,倘

若时日迁延一久,必大损国力,此等蠢事,智者不为也。”徐庶个性刚直,素来瞧不惯辛评的世家子弟做派,往昔在朝堂上就没少跟辛评闹矛盾,此际一听辛评一上来便在鼓吹速胜论,心火登时便大起了,根本没给辛评留甚情面

,一开口便毫不客气地驳斥了其一通。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