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526节(1 / 2)

八零年代女首富 金面佛 2498 字 19小时前

现在已经是1991年了,真正作为改革先锋开放前沿,类似的话几乎连报纸都不再提。

现在这人拦在前面一大通喊出来,倒是让不少人错愕。

围在领导周边的人想把他推走,一把手倒是主动阻止了下属,态度和蔼地询问:“你所说的哄抬物价,投机倒把是怎么回事?”

“咔嚓”一声响,旁边有记者拍下了照片。究竟是哪方面的记者,他们就无从得知了。

那人用力地指着柜台:“就是这个,10平方米的柜台呀,月租1万块,这不是在哄抬物价,这是在干什么?王府井商场的月租也就是2500而已。那是大名鼎鼎的王府井,它比王府井还贵这么多,不是在投机倒把是在干什么?”

周秋萍听得满头雾水,感觉槽多无口。

你要觉得贵,不租就是了,牛不喝水强按头,谁也不会勉强你呀。

张国富却认出了人,这家伙就是因为没租到铺子,又觉得分租人家的铺子吃亏,所以在这儿胡搅蛮缠呢。

没想到一把手转头问主管经济工作的副市长:“咱们这个商场柜台租金有规定多少价格吗?”

副市长毫不犹豫:“没有,这是市场自己的选择。有的贵,有的便宜,看什么地段,看生意好不好。”

他主管经济工作,清楚华强北的电子市场究竟有多火爆。之前唯一可以称得上成规模的赛格电子配件市场,就那么100多个摊位,已经要被抢破头了。

10平方米的柜台,月租1万块钱听着是多。那你要知道他们的利润究竟有多大,就会觉得1万块根本不算什么。

一把手点点头,对着那气愤的个体户依然温和:“既然没有规定不许,既然承包的同志没有意见,那么这个价格就是大家自己协商决定,政府不好插手的。”

旁边有人鼓掌,有人吹口哨。

这儿全是做生意的人。

而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生意人最讨厌听到的字就是投机倒把。好像他们做什么挣钱的买卖都是投机倒把一样。

这个家伙太缺德,就因为自己没租到档口就倒打一耙,想把大家全都拖下水。实在太不要脸了。

万一政府真以为他们搞投机把,直接把这里给封了,他们还做个屁生意啊。

告状的人面红耳赤。

张国富抬高了嗓门,大声招呼涂主任:“这一位同志你记住了,咱们绝对不能坑他,后面咱们放出的铺子都不会送给他都不后面咱们放出的铺子都不会租给他,省的坑了他!”

旁边的商户都跟着起哄:“对对对,不要租给他,让他去外面摆摊子吧,没人收他租金。”

搞笑的嘞,拿深圳电子市场的租金和外面比,怎么不拿深圳的房租和人家比呢?本来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那人被一番挤兑,嘴里骂骂咧咧的,还是走了。

周秋萍倒不怕他使坏。她把涂主任留下来,就相当于给电子大厦找了个安保部队。如果这点小事都要怕,那她就没办法做生意了。

外面的歌舞表演结束了,卢潇潇等人也进来逛电子市场。他们手头宽绰,刚好可以进来采购一番。

周秋萍送领导出去,跟他们擦肩而过。

卢潇潇还没意识到她正在送人,看到她就感慨万千:“周经理,你已经有这么大一栋楼了。”

她站在外面演出的时候,抬头简直不敢看。听说这个比江州饭店还高一层。她甚至没办法想象,这么大的1栋楼,竟然完完全全属于一个人。

而且她在海城的时候,也听说周经理买了飞机。一个人拥有一整栋大楼,又有飞机,那到底意味着什么?

反正以卢潇潇浅薄的见识,几乎可以理解成富可敌国了。因为万元户10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都没办法描述这样的财富啊。

周飘萍听她提起这么大的一栋楼,也下意识地抬起头,突然间涌现出一股微妙的情绪。

是啊,她已经拥有一栋大楼了,38层高的大楼,摩天大厦。

这比上亿元的钞票摆在她面前,更让她震撼,让她切切实实感觉着自己拥有巨额财富。

脑海中有个声音告诉她,这还只是开始。以后她会拥有更多的物业,更多的商业资源,她会一步步走到最高峰,活出两辈子的精彩。

电子城里人声鼎沸,做生意的人几乎扯着嗓子喊,也不知道前面的市领导究竟有没有听到她们的谈话,反正他们微微停下了脚步,好像在等待她。

周秋萍赶紧跟上,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耽误了,诸位领导请这边走,这边清静些。”

大门口人实在太多了,还有人知道市政府的大干部过来了,挤着要凑近了看。

她真怕会出事。

然而即便走小门,他们还是被人堵上了。来的人完全无视市领导,直接走上周秋萍,主动询问:“请问你是东方电子城的周秋萍周老板吗?”

这人的国语水平可真够呛,跟当初的黄山有的一拼,不,甚至更糟糕些。

要不是周秋萍竖着耳朵听,她根本就听不明白对方的意思。

她一边往前走一边点头:“我是,这位先生,请问您有何贵干?”

对方递了名片过来,自我介绍来意:“我希望能够租下你们商场地下一层,我认为它的环境比较适合办一个大型超市。”

周秋萍看着名片上的头衔,再听他的话,目瞪口呆,眨巴了一下眼睛才回答:“可是地下4层我们都设计成停车场了,并没有想过要做卖场。”

然而这位连锁超市的总监却一本正经强调:“但这么大的商场,这么大的人流量,需要一家大型超市来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整个华强北也需要一家大型超市。如果我们超市进驻的话,那肯定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

周秋萍还真没办法反驳他。

事实上,1991年的华强北真的不适合宜人生活,这里甚至谈不上商业区,而是标准的工业区。

最明显的标志在于,你在这里找不到生活娱乐设施,连家像样的饭店都没有,买东西也只有小杂货店,小商场都见不到影子,更别说大型超市。

如果现在有家大型超市进场,那么附近工厂的工人还有来来往往的商户又有了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地方。生意肯定差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