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602节(1 / 2)

八零年代女首富 金面佛 2292 字 20小时前

虽然到后面估计大家看航母跟看母鸡也没啥区别了,但前期吸引到了高素质人才,把底子打起来,有利于后续的进一步发展。

覃经理来得特别早,甚至和三个回市区参加艺术团训练的小朋友擦肩而过。

而且她来的声势很浩大,除了银行的业务经理之外,她把广告公司的美工策划以及会计都给带过来了。

就很有架势。

但上了航母,瞧见淡金色的头发高鼻深目的乌克兰工程师和工人的时候,她又忍不住尖叫:“这也是宣传的点啊,要好好用起来。”

周秋萍说了后面还要请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艺人过来表演的事,覃经理就不停地点头:“这个要的,长期做成剧场。让每次过来的人都能感受到新鲜,尤其是负责接待外地客户的人。不能让他们感觉厌烦,次次都充满期待,次次他们就会主动带客户过来。”

不要小看接待人员的能量哦。虽然名义上他们完全听客户指挥,客户想干嘛,他们就要配合。

但事实上,大部分人在很多事上都没明确的需求,反而是配合接待人员的那一方。

在他们看来,反正你们比我们了解情况,不如听你们安排好了。

于是,接待方就掌握了主动权。

他们不厌倦,回回来了感受都很棒,下次自然就愿意继续带人过来。

这些门门道道,都是覃经理的工作经验。

周秋萍点头,十分痛快地答应:“你是总策划,这事儿全都听你的。”

覃经理已经兴奋了一夜了,在没看到航母之前,脑海中就已经有很多隐隐约约的念头。现在见到了,这些念头就像夏天的野草,疯狂地生长,不时能够冒出新的灵感来。

刚听说甲板上还会多70架飞机时,作为广告女王,她瞬间就有了主意:“我们可以搞个拍卖活动,给飞机重新命名。中拍的人可以自己给飞机起名字。”

周秋萍笑着点头:“ ok, ok,这招很好,它们都是广告位。不过得有要求,他们起的名字必须得符合公序良俗,不能低俗犯罪。”

虽然后者的可能性很小,过来拍的大部分应该是企业,趁这个机会打开自己的知名度。

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有人就是要掏这个钱搞事怎么办?不要忘了今年是1992年,股票认购证以及股市催生了无数万元户。

钱来的容易,大家花的就潇洒,就肆无忌惮。

两人越说越热闹,在航母上走到每一处,都能找到一个营销点。

光是这样还不够,他们下了航母,又在策划如何把这个半岛搞成真正的航母主题乐园。往周边扩散的话,除了大型的商业体之外,还有配套住宅。

覃经理十分笃定:“那就要有学校和医院,不然从这里去市区太远了太不方便。”

周秋萍不假思索:“我可以捐赠学校,至于医院,那只能跟地方政府谈。”

现在民营医院才刚起步,除了私人小诊所之外,她很怀疑是否真的有非公医院。

而公立医院如何布局?那就需要政府来牵头了。

不过现在医院也在改革,考虑经济效益。只要这里人流量起来,估计医院还是会愿意在这里设置分院的,起码能够处理急诊情况。

光是逛航母以及绕岛,就走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这个前提还是他们有车,如果没车的话,很可能一天的时间都逛不完。

覃经理缓缓地吐出一口气:“这都要赶得上美国的迪士尼乐园了。”

周秋萍的野心很大:“要是能做出这种规模,那也没问题。说起动画人物,人家有米老鼠唐老鸭,我们也不差啊。”

80年代算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之一,什么邋遢大王和没头脑不高兴之类的,是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

只可惜后来随着国门进一步打开,大批的外国动画片进来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之余,也严重冲击了国产动画片的发展。

不盈利乃至亏本,是诸多美术电影制片厂共同的悲剧。

这也没办法,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很难靠简单手段就解决。他们也不是没试图做出过改变,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但彼此之间的矛盾,又难以轻易化解。

所以到了后面,他们的产品就渐渐的变成了四不像,也不知道究竟是在迎合哪一方,反正哪哪都不对劲,甚至有很多人为了骗取政策补贴的存在。

与此相反,国外的很多动画片靠的是周边挣钱。

像大名鼎鼎的《变形金刚》,它其实就是广告宣传片。“孩之宝”玩具公司投资的,核心目标是为了卖玩具。

周秋萍雄心勃勃:“我们要搞的话,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覃经理肃然起敬,周老板下的棋很大啊。光这一个航母主题乐园,就能横向发展出很多内容。

这个时代有个流行新趋势,就是做大企业,把方方面面都涉及进来。

因为大家的普遍观念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否则一个行业受到打击时,这家企业就会彻底完蛋。

而多发展些业务,可以大大规避风险。

覃经理已经人到中年,但她依然感觉热血沸腾。她想如果自己能够亲手把这个项目做起来,她这辈子真的一点都没白活。

跟着他们这群人一块儿逛了全程的还有银行的业务经理,每多逛一处,每多听一句话,他心里的放贷金额就往前跑一步。

跟周秋萍猜想的一样,今年印的钱比去年多,加上之前一直是银根紧缩政策,银行压了不少钱在手上。这个时代的存款利息又相当的高,其实银行压力特别大。

现在好不容易放松政策了,允许银行往外面放贷款,他们当然得想办法赶紧挣钱。

但经历过三角债的悲伤,诸多单位还不起贷款,天天躲银行的遭遇,让金融机构也有自己的警觉。

那就是,并不是说公家单位就不用担心。他们照样有可能还不起债。

所以,真的放大额贷款的话,还要看一个企业的实力和发展潜力。

就像他今天看到的一切。